对于春季多发的儿童分泌性中耳, 家长们应该如何识别早期症状?
河南健康网
2020-03-06259773
对于春季多发的儿童分泌性中耳, 家长们应该如何识别早期症状?
有一种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又叫渗出性中耳炎,由于不出现外耳道流脓很容易被孩子家长所忽视,严重的可致听力下降甚至可引起重度耳聋,这种耳朵不流脓的中耳炎更需要引起家长特别重视。
什么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另外儿童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扁桃体炎及鼻咽部其它疾病均可引起。
如何识别早期症状?
早期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也不会听力下降,但随着病程发展、听力开始下降、患耳有闷涨感及低音调耳鸣,大点的孩子可诉说有“耳朵闷闷的,有进水或里面堵塞的感觉,耳朵嗡嗡作响等”,有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总是要把音量调的更大一些等,小宝宝则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表现,如:夜间哭闹不止,用手抓耳,用手不停蹭枕头,不明原因发热,夜间打鼾等。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为什么要尽早治疗?
如能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的话,大部分患儿的听力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如果任其发展,严重者可出现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一般在2个月以内,这时鼓室、乳突腔积液较稀薄,流动性较好,应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切开鼓膜引流或造瘘置管术,一般预后良好,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并予根治。若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有可能发展成为“胶耳”并鼓室粘连,导致永久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耳内镜及中耳CT扫描可明确诊断并识别病情发展程度。
预防措施: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及早治疗,鼻涕多应采取吸入咽部再吐出,或一侧擤鼻方法,不可过于用力,以防进入鼓室引起感染。
供稿: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