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如何帮助无口语的孩子培养语言技巧

河南健康网 2023-10-31271229

  “他(她)什么都能听懂,就是不愿意说。”“他(她)不说我该怎么跟他(她)交流啊,很多时候看着他(她)玩,想陪着但不知道怎样加入。”...在言语治疗室的家长沟通环节,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能够通过声音、手势(例如指向表示“要”、摇头表示“不”、挥手表示“再见”)和眼睛凝视(看着你)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他(她)们传递的是明确的信息,只是不是用口语。下方小贴士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语言技巧。

  1.当好“翻译官”,把孩子传递的信息转换成语言

  当孩子向家长传递信息时(例如,伸手、指、看、发出声音等),把自己认为孩子想告诉自己的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语言要简短,用一个词、词组或者简短的句子来概括信息。例如,孩子坐在秋千上蹬腿,可能是想让家长帮他(她)推秋千,这时候家长可以说“宝宝想让爸爸推推”或“(爸爸)推宝宝”。

  2.做个“学人精”,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动作

  模仿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是孩子学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当孩子敲打玩具鼓时,家长也来敲鼓,然后就等着看他(她)的反应,很多时候他(她)至少会看看自己。如果他(她)在家长吹泡泡的时候说“oooh”,那就回说“oooh”,然后看看他(她)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模仿他(她)、鼓励他(她)注意到自己,等他(她)准备好了,就会开始模仿自己啦。

  3.多使用手势、动作和示范

  当家长想要告诉孩子树上有只可爱的小鸟时,伸手指着这只鸟,孩子的目光会追随自己的手指方向看到这只鸟。准备外出的时候,家长可以拿起车钥匙朝孩子的方向晃动或者指向着门,告诉孩子准备出门啦。当家长想给孩子洗手或者想让他(她)去洗手时,可以做出洗手的动作,比如,两手掌心合并,做出搓手的动作。这些动作和手势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家长在说什么,还可以为他(她)提供可以使用的非语言信息的示例,因此手势、动作和示范等非语言沟通技能被认为是学习语言的“桥梁”。

  4.多使用有趣的词汇

  当家长和孩子玩的时候,使用“有趣的词”和“有趣的声音”,比如“咻!”、“嘣!”、“呕吐的声音!”、“噗!”、“biubiu~”。 这些单词和声音可以在一个活动中结合多种语调重复多次使用,因此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像“嘀嘀”“呜呜”这样的词可以和汽车、火车玩具一起玩;“popo!”和“啊偶!”可以在玩泡泡的时候使用;“咚咚”是可以在敲打玩具鼓时使用;“miyamiya”、“啊呜!”是吃饭时自然出现的有趣的声音。这些“有趣”的单词和声音往往是孩子们自主模仿的“单词”,并及时作为他们自己的语言主动说出。

  5.耐心等待,给孩子一个交流的机会

  家长要做的只是靠近他(她),充满期待的看着他(她),等着他(她)给家长传递信息。例如,一个小宝宝在哭,而家长自己的孩子正在专注地看着这个小宝宝,什么都不要说,等他(她)主动跟自己交流。一旦他(她)看向自己,自己就可以回应自己认为他(她)在“说”的话--“宝宝哭”。等待中会发现很多小惊喜,请给孩子一个主动发起对话的机会。

  6.突然停止,等待启动

  当家长和孩子在做一些重复发生且孩子喜欢的事情时,在活动过程中不时地暂停一下。例如,给孩子挠痒痒,在他(她)还没有满足时停止游戏,等待他(她)告诉家长他想要更多的挠痒痒;荡秋千时,推几次后停止,等待他(她)“告诉”家长再推一次。这些突然停止的喜好活动可以鼓励孩子“告诉”你继续,让他(她)体验到沟通的力量。

  7.提供选择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他(她)就有更大的可能向家长传递一个特定信息。同时在孩子面前呈现两个物品,在家长说出其中一个物品名字时突出该物品。例如,问“你想要苹果还是香蕉?”,说到“苹果”时,突出展示家长手中的苹果;说到“香蕉”时,突出展示家长手中的香蕉。这时候孩子可能会用他(她)自己的方式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知道他(她)想要什么。他(她)可能是看着想要的东西、伸手去拿、指向它或者在看它的时候发出声音。只要家长接收到了孩子传递的信息,马上就给他(她),再次让他(她)体验到沟通的力量!

  8.与孩子使用相同的词汇交谈

  在日常活动中和孩子使用相同的词汇时,他会每天接触到熟悉的、重复的词。例如,早上给他(她)穿衣服的时候,可以说穿裤子、上衣、袜子、鞋子等。当家长给他(她)洗手的时候,可以说“打开水龙头”“用毛巾擦手”。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说完后,等待--给孩子一个用动作、声音、手势等交流的机会。每天在相同的语境中听到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水平。

  9.面对面

  与面对“遥不可及”的大个头的人相比,孩子更喜欢成年人把身体高度降到与他(她)们相当的水平! 当家长和孩子在地面玩的时候,可以适当蹲下来或者坐在地垫上,这样家长的视线就能跟他(她)在同一水平线上,很容易实现对视。当他(她)坐在高脚椅上时,家长坐在餐椅上面对着着他(她)。这样,孩子能更好地看到家长,更及时地听到家长说的话,家长与孩子两个之间的连接感也会更强。

  10.少提问!

  听到孩子的哭声,很多照顾者忍不住问“宝宝饿了吗?宝宝怎么了?”。可是,家长们很清楚的一点是,如果孩子还没有口语或者还不能准确地使用词,他(她)的回答可能不尽人意,甚至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然而,如果家长不断地向他(她)传递信息,孩子往往会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听到孩子的哭声,描述他(她)此刻的状态,“宝宝哭了,宝宝饿了。”也可以描述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当孩子捏橡皮泥的时候,不要问“你在做什么?”,而是说“哦,你在捏橡泥”。

  排除器质性障碍、失聪等其他影响语言接收的情况,以上这些小贴士适用于大部分没有口语或者口语较少的孩子。总的来说就是要给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语言刺激,足够的耐心,足够的陪伴。家长应该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要记住绝大多数孩子的口语都是从咿咿呀呀开始的。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范穗穗

编辑:郭苏宁   审核:荣强